嘉興交通產業升級惠及市民出行
嘉興交通產業升級惠及市民出行( 嘉興日報2025年10月28日第6版錄用).pdf
記者 朱葭葦 通訊員 蔣雯霞
金秋十月,丹桂飄香。前不久,嘉興市嘉通交運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,標志著嘉通集團“改革突破年”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。
今年初以來,嘉通集團深入開展“改革突破年”活動,通過整合重組、優化升級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,創新突圍,以低空經濟為支點開辟發展新賽道。
守正煥新——
傳統產業激活“內生動力”
“你瞧,這就是我們最近上新的85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,將于11月起逐漸投入線路運營。”昨天,記者來到嘉通集團公交車停保場,只見一排排嶄新的“大綠車”整齊列隊,工作人員正進行著車輛檢查、上牌等投運前的準備工作。
嘉通交運集團機務信息部副經理金壬平告訴記者,此次上新的85輛新能源公交車中,63輛為8.5米車型,22輛為10.5米車型,車輛采用全平低地板或地入口結構和前懸獨立懸掛設計,可有效解決老年人上下車難題,進一步提升乘車體驗感。其中8輛是國內首款低入口客貨郵版本的E10MAX車型,1.3立方米以上的行李倉兼顧客運與物流需求,真正實現載客裝貨兩不誤。
“這8輛車將重點投入到城際公交線中。”公交四分公司總經理楊勝飛介紹,接下來,嘉興公交將與快遞公司開展合作,以部分城際公交線路為試點,創新推出“客貨郵融合”運營模式。該模式充分利用公交車輛在平峰時段的閑置運力,選取平峰班次,在保障客運服務的基礎上,同步承擔小件、高時效同城急件的運輸任務,將原本閑置的車輛轉化為高效物流運力。
傳統交通產業是嘉通集團的立身之本,也是改革的重點領域。時間回撥至2024年6月,嘉通集團吹響國鴻公司、公交公司、公共自行車公司整合的號角,一場旨在破解“職能交叉、力量分散”的改革攻堅戰全面打響。
“15個月來,我們始終圍繞群眾出行需求和企業發展訴求,在管理體制、降本增效等五大關鍵問題上精準發力。”嘉通交運集團董事長韓一峰的話語,道出了改革的核心邏輯。
整合重組不是簡單的“1+1+1”,而是一場深度的“化學反應”。通過“合并同類項、精干高效化”,原有的16個職能部門整合為10個,6家公交分公司優化為4家,理順了管理體制;50余項人事、財務、安全領域的制度相繼出臺,實現了管理標準一體化。
在降本增效方面,嘉通交運集團盤活近1.5萬平方米房產土地資源,凌公塘路公交場站有機更新取得突破,成功發行1億元ABS債券,更以數據資產為質押獲得1500萬元銀行貸款,創新探索出國企“自我造血”的新路徑。與此同時,全市首個公交數字中心的建成啟用,也讓傳統公交煥發新生,“我們通過公交數字中心,為線網優化裝上了‘智慧大腦’,依托‘互聯網+大數據’,先后優化調整線路50余條次,減少冗余運力,讓公交出行更高效,運營成本有效降低。”嘉通交運集團經營管理部副經理張慧萍告訴記者,通過車型大改小、優化線路、精簡車輛等舉措,今年初以來,已降低公交營運成本1800余萬元。
接下來,嘉通交運集團將聚焦維修板塊整合重組和市場化運作,理順體制機制,同時依托與嘉興市交通學校、嘉興市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搭建的校企實訓基地,提升專業技術水平與市場競爭力,力爭年底前完成維修板塊整合重組,成立零配件合資公司,為傳統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。
創新突圍——
低空經濟開辟“未來賽道”
如果說傳統產業的升級是嘉通集團改革的“壓艙石”,那么低空經濟的布局則是其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“先手棋”。2025年3月,嘉興市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,尋求與政府單位、龍頭企業等的深度合作,積極探索“低空+”多場景應用,力求在低空經濟領域布局嘉通集團高質量發展的“未來賽道”。
“我們現在是‘兩條腿走路’,一方面,依托嘉通集團優勢產業、我市獨有資源等積極開發低空經濟應用場景;另一方面,打造嘉興市低空無人機運行與監管服務平臺。”低空公司副董事長邵莉說道。
例如在低空經濟參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方面,今年國慶中秋假期,低空公司與高速管理公司聯手,在嘉紹、杭浦、申嘉湖(嘉興段)、杭州灣北接線4條高速的易擁堵路段部署12個無人機自動化機場,構建起“空+地”協同管理網,破解了傳統監控的盲區難題。
實際應用效果如何?一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。
假日期間,杭浦高速鹽官西樞紐路段發生車輛追尾事故。傳統模式下,救援力量需驅車10分鐘抵達現場,而無人機僅用5分鐘便完成“空中抵達”,并且通過機載喊話設備引導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,高清影像助交警定責、調度清障,應急響應效率大大提升。據統計,無人機設備投用期間,高速公路巡查效率提升約65%、擁堵疏通效率提升約20%。
而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不止于交通管理。在嘉興月河歷史街區,無人機正以全新的方式參與文旅體驗。“無人機自助旅拍”構建“低空+”新業態。游客只需掃碼即可召喚無人機,從獨特空中視角記錄旅行美好瞬間,為傳統文旅體驗注入科技魅力。
“接下來,我們還將探索無人機在橋梁結構巡檢、路面異常檢測等場景的應用,為高速運營管理注入智慧動能。”低空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閭家祺表示,“此外,我們計劃以消費級無人機機場為基礎,推出自助旅拍、實景飛行體驗、景點管理三大產品,打造‘低空+特色文旅’新模式。”
創新應用的背后,是監管平臺的堅實支撐。目前嘉興市低空無人機運行與監管服務平臺基本功能初步上線,并與省平臺互通,為平臺實現低空飛行審批、飛行保障服務、飛行監管等功能打下堅實基礎。在軟件層面,平臺對標最新標準,構建起基礎設施規劃、飛行監管服務、決策回歸分析三大層次的監管邏輯,實現“一個門戶入口、一個運行監管中心、多個聯合監管端”的部署模式。目前數據底座已接入城市地理、氣象、“安心飛”申報等多類數據,36架政務用無人機飛行數據陸續接入,為精準監管提供數據支撐。硬件方面,現已部署30臺通導監設備,近60個機巢點位,近20個高位監控,同步對南湖區、經開區、平湖市、海鹽縣等五縣(市)四區進行踏勘,全面排摸適合布局末端起降點(政務應用機巢)及通信導航監視等基礎設施的潛在區域,確保飛行服務精準匹配實際功能,后續適時布局,逐步織就一張覆蓋全市的低空監管和服務網絡。按照規劃,該平臺將用三年時間完善空域管理體系,屆時將具備全市區域實時監管和預警能力。